《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学习问答之如何认识《纲要》对加强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

发布日期: 2024-09-02


《纲要》对加强质量强国建设、推动我国质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可以从3个维度来把握其作用

一是《纲要》确立了全面建设质量强国的全新方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两个质量中长期规划纲要一个是从1996年到2010年的质量振兴纲要,还有一个是2011年至2020年的质量发展纲要。质量振兴纲要解决的是质量符合性问题,质量发展纲要是在符合性基础上,解决质量适用性问题。这两个纲要的实施,持续推动了我国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质量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开宗明义就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纲要》的接续出台,更加凸显了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了质量强国建设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使命和责任。从质量振兴到质量发展,再到质量强国,解决的是质量符合性、适用性和竞争引领性问题,标志着我国质量工作进入新时代、开启新篇章

二是《纲要》提供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定不移建设质量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这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于质量强国建设的高瞻远瞩和殷切期望。如何建设质量强国,建设什么样的质量强国,亟待破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4个部门成立专班前后历时2年,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协同推进《纲要》编制综合分析发展趋势,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在总体思路上,《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阐明了质量强国建设的政治立场、主攻方向、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等一系列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在发展目标上,《纲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科学提出了到2025年和到2035年两个阶段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既考虑了我国现实基础和发展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国际质量环境和发展趋势,为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明确预期和导向。在路径方法上,《纲要》统筹政府和市场、安全与发展、全局与重点,注重全领域覆盖、全主体参与、全手段应用、全过程管理,从质量供给、质量需求、质量安全、质量基础、质量管理等多个维度,为怎样建设质量强国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指引。

三是《纲要》注入了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强大力量。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将质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经济转型,走上富强之路。《纲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动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强”来概括。其一,强领导。这次《纲要》首次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印发,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中央质量督察,深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建立质量强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等,体现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二,强结构。《纲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其三,强动力。《纲要》结合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一方面,既注重发挥质量创新的驱动力,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又强调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既强调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又注重发挥质量需求的拉动力,开展质量惠民行动,适应消费趋势、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等多方要求,推动质量供给更好适配各方需求。其四,强基础。《纲要》从多个角度就质量自身“软硬件”建设作出部署,既专章明确了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的任务,也从质量法治、质量教育、人才培养、品牌建设、质量文化等各方面提出了质量发展新举措,进一步夯实建设质量强国基础支撑。其五,强制度。《纲要》紧扣保底线与拉高线相协同、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国际与国内相互促进等要求,对质量工作制度性创新作出部署。这些制度聚焦提升监管效能、优化运行机制、强化促进措施,特别注重从“大质量”观以及全球质量关联中进行谋划,为建设发展均衡、人民满意、世界前列的质量强国提供重要保障。